俄乌冲突持续一年多了,俄乌双方各展手段,新式武器频频出现。双方尤其是乌克兰对无人机的使用上,更是突破了原有的思维束缚。可以说这次俄乌冲突是首次如此大量使用无人机的大规模冲突。也因此极大地带动了军用无人机领域的发展,创新发展出了许多新的技术。
近期,乌方在无人机人工智能辅助软件技术上率先做出突破,因此更是加大了在无人机袭击方面的比重,在俄乌战场上屡屡袭击克里米亚地区相关设施和黑海的俄方目标。
对此,俄方在反制的同时,也加大了无人机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增加了军用无人机的产量,其中尤以“立方体”和“柳叶刀”两种小型军用无人机需求最高。毕竟小型无人机具备若干优点:易于操作、易于采购,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而且与大型无人机不同的是,它们在低空范围活动,更难拦截,尤其是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
“立方体”和“柳叶刀”由卡拉什尼科夫集团下属的扎拉航空公司研制。其中“立方体”具有宽大的三角形机翼,可携带3千克战斗部,最长飞行时间为30分钟,最大速度为130千米/小时。
“柳叶刀”属于巡飞弹武器,是一种自杀式无人机。这是一款可在搜索模式下在目标预定区域长时间飞行的武器。发现目标时,这种无人机会像“空对地”导弹一样对其进行打击,同时自身也被完全摧毁。可以说在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敌人很难全部拦截,能够获得极大的战果。
尽管目前无人机只能执行一部分侦查、袭击类任务,在正面战场上无法承担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这一次俄乌冲突就能看出,无人机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在战场上更是被应用在多方面。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技术在战场上的应用将更为广泛,甚至出现科幻电影中的无人驾驶战斗机也未尝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