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工复合体发战争财,巨头贝莱德公司员工:战争对生意有好处
来源:军地网
发布时间:2023-08-08 15:41:54

俄乌冲突还在持续,多方都在不断尝试,希望能促成双方和谈结束战事。然而利益相关方中,也有希望冲突继续下去的。

美国军工复合体发战争财已成“传统”

7月31日,五角大楼宣布与美国军工巨头通用动力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延长此前签订的合同,让该公司继续提供“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维护服务。这份价值3380万美元的合同,只是通用动力因俄乌冲突获得额外收益的冰山一角。冲突虽然给俄乌两国带来了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却让美国军工巨头及其所属的军工复合体获得巨额利润。美国军工复合体发战争财可谓人尽皆知。美国军工复合体发战争财可谓人尽皆知,就连该国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公司的一名员工都表示,战争对生意“可太有好处了”。

所谓“军工复合体”是指由美国军方、军火制造商、国会议员、国防科研机构、智库、舆论界等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是一个隐秘的超级利益集团联盟。美国的军工五巨头,即波音、通用动力、洛克希德•马丁、诺斯罗普•格鲁曼和雷神,就是这一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有51家大型国防承包商,而现在仅剩5家,而且美国国防部大多数合同都给了这5家企业。

根据德国在线数据平台Statista的数据,俄乌冲突爆发前,乌克兰很少从其他国家购买武器,而2022年却突然成为世界第三大武器进口国,在美国主要武器出口目的地中排名第五。美国国务院承认,对外军售额的显著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俄乌冲突升级以来美国对乌克兰持续的武器输出。

“它们正在‘乘风破浪’。”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通表示,俄乌冲突是美国军工五巨头的巨大利润来源。美国《国家》杂志等媒体报道称,军工五巨头每年能从五角大楼获得价值超过1500亿美元的合同,占五角大楼总预算的近20%,而俄乌冲突给这5家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合同。2023财年,美国的国防预算为8580亿美元,而国内军工企业获得了其中的4000亿美元。

除了乌克兰,美国军工企业还从欧洲国家获利不少。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显示,近期许多欧洲国家的军费开支一半以上流向美国公司。美国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则估算认为,从乌克兰危机升级到2022年年底,美国军工企业从伙伴国家获得的军售订单总价值近220亿美元。美国国防部去年8月专门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由五角大楼的政策办公室及其采办和保障部门共同领导,负责评估并加快执行对外军售。

入则为官,出则为商,穿梭套利

为了把更多的钱装进口袋,美国军工复合体将自己的利益诉求伪装成国家利益,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政府制定政策,包括资助游说者和智库,通过“旋转门”雇用前政府官员等。

俄乌冲突期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一些著名的游说公司无偿为乌克兰服务,代表基辅对美国政府进行游说,推动华盛顿加大对基辅的军事支持。在他们所谓“人道主义援助”乌克兰的借口背后,是打得山响的算盘。据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俄乌冲突爆发前,在美国无偿为乌克兰进行游说的公司有11家,而现在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5家。美国名为BGR政府事务的游说公司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从2022年5月开始为乌克兰进行无偿游说,而这是为了自己的军工企业客户。雷神公司就是其中之一。BGR政府事务公司去年从雷神公司获得了24万美元的报酬。

资助智库是美国军工复合体加大宣传并影响政府决策的方式。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美国27个可以确定捐助者的智库中,有21个获得了军工企业的资助。该报告还发现,美国媒体“过度依赖”由军工企业资助的智库的评论。报告称,在有关美国与乌克兰的文章中,媒体引用这些智库的次数是“不接受军工企业资助智库”的7倍。

无论是游说公司还是智库,他们的终极目的就是让美国政府增加国防预算,把这个蛋糕做大了,资助他们的军火商才有的赚。

更不用说臭名昭著的“旋转门”机制了。在这种机制下,美国国防部门官员、国会议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入则为官,出则为商”,不断穿梭以实现政治套利。即使是在职期间,这些人为了以后的利益也会优待军工企业。有数据显示,为了能从国防预算中多分一杯羹,美国军工企业2022年雇用了820名注册说客游说国会,而这一年前三季度的游说费用就达到1.0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