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对定义了第五代战机4S标准的F-22战斗机都不陌生,早在世纪初F-22刚刚现世就惊艳了一个时代,它和其他四代以及四代半战斗机之间的差距宛若天堑。美国曾经专门组织五代机和四代机联合对抗演习,最终战绩是0:144,美国F-15主力重型战斗机最终以损失144架为代价,依旧不能击落一架F-22战斗机,如此悬殊的战力差距令人心生绝望。因此,如果不能设计制造出一架比肩F-22的战斗机,那么如果有一天和美国发生战争,我国将在空战领域陷入劣势,而劣势又将辐射全局,影响战争的走向。
F-22究竟在哪些方面惊艳了世人?
这就不得不说由F-22定义的第五代战机的4S标准了,即隐身(Stealth)、超音速巡航(Supersonic)、超视距攻击(Superior-sensor)和超机动(Super-agility)。这4个方面的优势导致了F-22对其他四代及四代半战斗机的作战完全是降维打击,相当于一个全副武装的兵王在百米以外拿着狙击步枪和一个拿着毛瑟手枪的瞎子战斗,哪怕瞎子人再多,也只是活靶子而已。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投入现役的第五代战斗机,F-22出色的隐身能力,是确保其在激烈的对抗中躲避对方雷达探测,"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进而掌握战斗主动权的关键所在。要想破解"猛禽"称霸天空的神话,就必须对其隐身技术的原理及手段有基本了解。
F-22靠什么隐身?
F-22的隐身并不是光学隐身,也就是技术层面的隐形,而是在雷达侦察方面的隐形,而且F-22即便在雷达上也不是完全隐形的,但是它的雷达反射面积仅仅只有0.005-0.01平方米,同一只普通的飞鸟无异。
F-22的隐身技术是通过外形设计、材料涂装等多方面的技术手段实现的。
所谓外形设计,就是指合理地规划飞行器的外形,以达成使目标回波偏离侦察雷达视向的效果。它的历史没有吸波材料那么长,但发展却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隐身技术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更早的F-117和B-2两种隐身飞机,都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而隐形材料按使用方法可细分为涂料型和结构型。前者通过向陶瓷材料中添加少量金属的方式,达成消耗电磁波能量的效果,工艺简单,但容易脱落和重量偏大的缺陷也令人头痛。之后出现的结构型隐身材料则将吸波材料与非金属复合材料结合起来,使之既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又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可用来制造结构部件,应用范围更加宽广。
再有就是先进的红外隐身技术,通过喷流冷却矩形喷口,垂尾、平尾、尾撑向后延伸,可遮蔽发动机喷口的红外线辐射,蒙皮采用波音公司的 TopCOAT红外抑制涂料,有效降低了超音速巡航时产生的红外辐射。在推力下降2%-3%的情况下就能将红外辐射强度下降80%,可使红外辐射波瓣宽度变窄,有效缩小了红外制导导弹的可攻击范围。
先进的射频管理技术使敌方不要指望通过截获F-22的雷达波束来探测它的存在,因为如果不采用先进的电磁波射频管理抑制技术,反而更容易被敌方发现。
可以说,F-22的隐形性能将能使其安全接近S-300级防空单位至约24-25公里左右的距离,但是如果使用JDAM的话,其能攻击S-300的有效距离也差不多就是如此了。
F-22的隐身也不是没有缺陷,比如说F-22在发射武器时,要打开武器舱门,此时就破坏了几何平面,雷达就比较容易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