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3月5日报道,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奥尔文将军日前说,空军首批两架原型协同作战飞机已获得任务设计系列编号,并将于今年夏天开始飞行。
由安杜里尔工业公司和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制造的协同作战飞机是美国空军首批被称为战斗无人机的飞机。奥尔文在空军和太空军协会的作战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说,通用原子公司的协同作战飞机现在被命名为YFQ-42A,安杜里尔公司的协同作战飞机则被称为YFQ-44A。
根据美国空军命名法则,F代表战斗机,Q代表无人机。原型飞机则要加上前缀Y,而这些协同作战飞机一旦投入生产就会取消这个前缀。奥尔文说:“在我们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使用这样的战斗机编号。这虽然只是象征性的,但我们是在告诉世界,我们正在开启空战的新篇章。”
协同作战飞机是自主无人机,有朝一日将与F-35等载人战斗机或空军正在考虑的“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一起飞行。美国空军正在大力投资协同作战飞机,以扩大空中力量,提供打击能力,进行侦察,开展电子战行动,甚至充当诱饵。
到目前为止,通用原子公司一直将其协同作战飞机称为“弃兵”无人机,而安杜里尔公司的协同作战飞机则被称为“狂怒”无人机。无人机的列编,将会深刻改变未来作战的模式,标志着空战领域的一次革命性飞跃。奥尔文将军强调,这些协同作战飞机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战略思维与战术运用上的全新探索。它们将作为空中力量的倍增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现代战争体系,重新定义“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边界。
YFQ-42A与YFQ-44A的加入,意味着美军将拥有能够自主执行多任务、高度智能化的空中平台。这些无人机不仅能够独立执行侦察、打击和电子战任务,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与有人驾驶战斗机如F-35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强大的联合作战网络。通过先进的通信和数据链技术,无人机能够实时共享战场信息,为载人战斗机提供目标指示、战场态势感知等关键支持,极大地提升了整体作战效能。
此外,协同作战飞机的引入还将促进空军作战样式的创新。传统的空战模式往往依赖于飞行员的个人技能和飞行器的机动性能,而协同作战飞机则以其超长的滞空时间、精确的打击能力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空军提供了全新的作战选项。例如,在执行高风险任务时,无人机可以先行进入战场,进行侦察和初步打击,为后续有人驾驶战斗机的介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无人机还可以作为诱饵,吸引敌方火力,保护载人战斗机免受威胁。
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协同作战飞机的自主作战能力将持续提升。未来,这些无人机将能够更加智能地分析战场态势,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自主发起攻击,实现真正的“无人化”作战。这将极大地减轻飞行员的负担,提高作战效率,同时也为空军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作战样式提供了可能。
总之,YFQ-42A与YFQ-44A的列编,不仅是美军装备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未来作战模式变革的先声。随着这些协同作战飞机逐步融入美军作战体系,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空战将更加智能化、网络化、无人化,而美军也将在这场变革中占据先机,继续引领全球空军的发展潮流。
转自:低空头条经济研究院